感 · 恩 · 参 · 阅

•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ANADA •

•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ANADA •
A view of 《CHAM SHAN TEMPLE》Slideshow


外观全景

湛山观音亭 GUAN YIN HALL (Front View)

加国普陀山: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 2011.06.26 (日)

加国普陀山: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 2011.06.26 (日)
NAN-HAI GUAN-YIN (4.9m) in Putuo Shan, Kawartha Lakes, Ontario, Canada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浙江普陀山 • 《 南海觀音 》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浙江普陀山 • 《 南海觀音 》
NAN-HAI GUAN-YIN (33m) in Putuo Shan, Zhejiang, China

朝 • 山 • 覽 • 勝 • 圖 一、

朝 • 山 •  覽 •  勝 •  圖 一、
PUTUO SHAN in China at a scene

朝 • 聖 • 覽 • 景 • 图 二、

朝 • 聖 •  覽 • 景 •  图 二、
Click on the picture to view the scene

* 普陀山 • 觀音菩薩 *

()關於普陀山聖地 (资料

] 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位於浙江省舟山島東側,屬於舟山市普陀區。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普陀山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及慧濟禪寺,普陀標志為南海觀音大銅像。每逢觀音誕辰日、觀音得道日、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煙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

œ¯

()關於觀世音菩薩 以及菩萨的化身(资料

••]•• 觀世音菩薩,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世音菩薩因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界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浙江普陀山為其道場。


《 加拿大佛教湛山精舍 》• 繼往開來 •【菩陀山】-『觀音道塲』

《 加拿大佛教湛山精舍 》•  繼往開來 •【菩陀山】-『觀音道塲』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ANADA - "PUTUOSHAN" - GUANYIN Bodhisattva's Way Place

加国普陀山简介

加国普陀山观音道场

四大名山中的普陀山觀音道場﹐佔地200英畝﹐依山傍水﹐鬆柏﹑青樹參天﹐幾片大林子覆蓋的山巒被多個點綴的小湖所圍繞﹐承襲了浙江海島風景的韻味。觀音道場現已設有臨時道場﹐每逢觀音菩薩大節慶日必舉行各式法會。而距此20多公裡處的﹐是山巒有起有伏的五台山﹐這裡有一覽無處不平原的加拿大的難得壯觀風景﹐令你仿佛置身中國的名山聖頂。

地址﹕4 Lifford Rord, Bethany, City of Kawartha Lakes, Ontario, LOA 1A0, Canada.

加国 •【菩陀山】• 『觀世音菩薩』

加国 •【菩陀山】• 『觀世音菩薩』
观·音·菩·薩·诞 ~ 《 放 生 法 会 》

[ 加拿大 · 五台山 · 靈泉湖畔 ] 仿《南海觀音》聖像


十方信眾聚湛山 · 銅瓦抄經護五台

十方信眾聚湛山 · 銅瓦抄經護五台
加国湛山精舍 · 抄寫心經瓦片 · 金光照耀五台 · 普遍十方法界 · 弘揚正法長存 · 眾生離苦得樂 · 極樂世界當前!

三寶資源 | 網線弘揚 | 轉發結緣 | 播放分享 | 大眾得益 | 謹啟按鍵 | 標題涵深 | 皆藏寶庫 | 隨喜傳送 | 利己利人 | 極樂世界 | 淨土當前 | 心開見佛 | 安樂無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_()_

南無娑婆世界 、
三界導師 、四生慈父 、人天教主 、三類化身
《本師釋迦牟尼佛!》
—— —— —— —— —— —— ——
『南無如來 、應供 、正徧知 、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 、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 湛山精舍·大雄寶殿 】
                                                                           
坐 ()
  。  ()   。
                                                                                                                    
()
                                                     
* 寶·鼎·讃 *
 
祈願  《 佛日增輝、法輪常轉 》 《 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

南無普陀山琉璃世界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恭攝照片(籌集錄影) * 
諸位法師加持大悲凈水祈福
  *  楊枝淨水讚 * 
文殊殿堂中 - 五台山宝殿模型展览
 __)/_

普陀山,位於浙江定海縣東海中之舟山群島。又稱補陀山、補陀洛迦山、梅岑山、小白花山。為觀世音菩薩之聖地。與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並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

唐以前傳有梅福、葛洪寄隱修道,故又稱梅岑山。唐大中年間(847860),有一印度僧至此自焚十指,而親睹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授以七色寶石,遂傳此地為觀音顯聖地。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日僧慧鍔從五臺山持觀音像歸國時,船行至該地,輾轉不前,乃就地建寶陀寺供養,而仿印度觀音住地之補陀落迦(梵Potalaka )取名。南宋以降,歷朝布施財物頗多,寶寺林立,僧徒日眾,遂成大道場。古來祈求航海安全之例頻繁,朝拜亦甚盛行。
南宋紹興元年(1131),將普陀山佛教各宗統一歸於禪宗。嘉定七年(1214),又規定該山以供奉觀音為主。歷朝相繼興建寺院,一度有寺院、庵堂、茅蓬二一八所,僧尼二千餘人。其中著名者有三大寺、七十二小寺。佛寺始立於五代後梁貞明年間( 915920),全山縱橫十八公里左右。三大寺為普濟寺(前寺)、法雨寺(後寺)、慧濟寺。每年春夏之交,由各地前來普陀進香避暑之善男信女絡繹於途,成為江南諸省香火最盛之佛寺。
普濟寺僧侶之眾,範圍之廣,居全山之冠。該寺建於北宋元豐三年(1080),稱為寶陀觀音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大殿,並賜寺額「普濟群靈」,寺因以名。寺中大殿供有金身釋迦塑像,寺門外有石橋荷池、鐘樓、盤陀石、御碑亭等名勝。法雨寺依山建築,位居普陀後山,寺中觀音殿內供奉一尊大理石雕之觀世音像,體態曼妙,神情凝重,予人以親切之感,為一傑出之藝術作品。慧濟寺昔稱「不肯去庵」,建於宋神宗時,歷代屢加修築始成巨剎。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等屬臨濟宗、曹洞宗。
普济寺
普陀山絕頂之白華山俗稱佛頂山,由山麓至白華頂有二千餘石級,山腰有雲拂石,上刻「海天佛國」四字。慧濟寺即在白華頂下,與前後寺並稱為普陀三大叢林。普陀山四面環海,山中巖峰洞窟天然形成,玲瓏聳峭,奇險詭幻,不一而足。海潮聲與山上寺觀梵音交相合鳴,構成一幅海天佛國之奇境。
法雨禅寺
不肯去观音殿
(一)、中国普陀山简介  |(二)、普陀山灵异传说 |
(三)、普 |  陀 |  揽 |  胜 |||(四)、景 |  点 |  游 |  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高的露天观音铜像———33米高
*  规模最大的寺院—普济寺
*  规格最高的寺院法雨寺
最古老的塔———多宝塔
最神奇的洞———潮音洞
最靈異的洞———梵音洞
最绝妙的石———磐陀石
最虔诚的石———二龟听法石
最悠久的路———妙庄严路
最珍贵的碑刻——杨枝观音碑
最美丽的灯火——洛迦灯火
最壮观的海上日出—————百步沙
最具中国园林特色的寺院——慧济寺
最壮观的传灯祈愿法会节日—南海观音文化节
œ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之本懷,救拔眾生離苦得樂。觀世音即觀聽世間音聲之意,如《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中所說:「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故知,「觀世音」實乃菩薩度化眾生的大悲願心。又《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記載:觀世音菩薩在因地上修行,即是修耳根圓通法門,藉由專注一心聽聞外在的音聲,而返聞內在的聞性,進而契悟自性成無上道。由於修行的功德力,故能遍聞世間一切有情的音聲。只要眾生有難,虔誠一心稱觀世音聖號,菩薩便即時尋聲救苦,解熱除惱。由此因緣,故稱「觀世音」菩薩。
  昔唐朝玄奘大師,橫度大沙漠至印度取經時,一次,飲水用盡,歷經多日滴水未沾,口乾舌燥,舉身如焚,人馬皆奄奄一息地倒臥沙漠之中。此時,大師乃一心繫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心中默禱:弟子,此行不為個人名利,但為求無上大法,加惠眾生。素仰菩薩慈悲,尋聲救苦,弟子現在的危難,期望菩薩能慈悲救拔。
  在沙漠中,大師不斷地祈禱著,到了晚上,忽然吹起一陣涼風,身心無比舒暢,疲憊的身軀在不知不覺中,就矇矓入睡了。此時,忽見一身高數丈的護法神,手執戟,身著盔甲,大聲喝道:「為什麼不提起精神趕路,還臥倒在沙土中?」大師被突來的聲音驚醒,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南柯一夢。大師於是急忙起身,繼續趕路,大約走了十里路左右,馬兒突然不受控制,向前狂奔數里路,眼前出現方圓數畝的青草地及一池清水,仔細端詳茂密如茵的青草,葉嫩如洗,像似新生。
大師心想,應是自己至誠的祈禱,感得觀世音菩薩慈悲救護,特為化現。
  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的悲願,誠不可思議。
馬郎婦鱼篮觀音
      觀世音菩薩千百億化身,如《普門品》所載: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其形象千變萬化,訴說不盡。例如中國隋唐時代及日本的觀音相,就多蓄鬍鬚,現男子身相。而今流傳民間的觀世音菩薩塑像,則都現女相,以其柔和愛語的母性特質,代表菩薩憫念眾生的慈悲心腸。
  《佛祖統紀》記載,唐朝憲宗時,陝西一帶人民,善於騎射,未曾聽聞三寶之名,觀世音菩薩即化現為馬郎之婦,以度化當地之居民,故稱「馬郎婦」。
  相傳,有一天,純樸寧靜的漁村,出現了一位賣魚姑娘。手裏挽著一個魚籃,籃裏放著幾條活魚,沿街叫賣。「賣魚啊!賣魚啊!」輕柔的叫賣聲,及秀麗端莊的容貌,吸引著一大群圍觀的人,紛紛一擁而上,爭相買魚。可是,姑娘卻說:「魚是賣給人放生用的,不是買來吃的。」大家聽了,都哄然大笑。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漁村,都知道這個特別的賣魚姑娘。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漁村裏一些單身的年輕人,對姑娘起了愛慕之情,每個人都向她提親。姑娘說:「我只有一個人,如何能嫁給你們這麼多人呢?不如這樣吧,我教你們誦《普門品》,有誰能一夜之間把它背熟,我就答應嫁給他。」於是,大家興高采烈的,一字一句的跟著念。到了天亮,能背誦的,居然有二十餘人。 姑娘說:「一女只能配一夫,所以,今天我改教大家誦《金剛經》,同樣地,有誰能在一夜間背熟的,我就嫁給他。」結果能背誦的,仍然有十數人;於是,姑娘又教眾人誦《法華經》七卷,約定三日之內,若有人能背熟的,一定嫁給他為妻。三日期限到了,只有一位年輕人,大家都叫他「馬郎」能背誦。於是,馬郎滿心歡喜,張燈結綵的把姑娘迎娶入門。
  正在欣喜之際,不料剛娶進門的嬌妻,突然死了,身體很快就腐爛了,傷心的馬郎只好捨不得的把愛妻埋葬了。
  過了數日,一位身著紫色袈裟的老和尚,來到馬郎的家,告訴傷心的馬郎說:「你不要悲傷了,那位賣魚的姑娘,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特別化現來此度化你們的。若不相信,何不撬開墳墓看看。」說完,人就凌空而去。馬郎聽完,心中半信半疑,馬上找人撬開棺一看,心中大驚,愛妻的屍體早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副閃亮的金鎖,當下才恍然大悟。
   由於以上的典故,陝西一帶的人民都非常虔信佛法,而且自宋代以後,供奉馬郎觀音尤為盛行。因其,手提魚籃,故世人又稱之「魚籃觀音」。
蛤蜊觀音
觀世音菩薩廣大靈感,常隨眾生的因緣而示現,其中蛤蜊觀音,亦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菩薩感應事蹟,因其端坐在蛤蜊中,所以名蛤蜊觀音。
  根據《佛祖統紀》記載,唐朝文宗皇帝,非常喜歡吃蛤蜊。一日,皇宮中的御廚,取來一顆又肥又大的蛤蜊,準備為皇帝烹煮時,任御廚怎麼用力敲打,就是無法打開蛤蜊的殼,御廚見此異相,急忙稟報皇帝。文帝即設香案,焚香至誠祈禱,就在此時,蛤蜊的殼自動打開,裡面赫然端坐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文帝當場即恭敬禮拜,並立即召請當時的惟政禪師入宮請疑。惟政禪師告訴文帝:「經上記載,眾生應以何身得度時,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此瑞相,即是菩薩為令陛下對佛法生信,慈悲所示現。」文帝聽完,心生歡喜,並告詔天下的寺院立觀音聖像供奉禮拜。
不肯去觀音
  《華嚴經》中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所參訪的補陀洛山(今南印度海島)即是觀世音菩薩行化的道場。
  在中國,浙江省的普陀山,即相傳是觀世音菩薩化現之處。相傳,五代後梁時,有一日本僧人法名慧鍔。一日,到五臺山參禮,見一尊觀音菩薩妙相莊嚴,心想:若日本的同胞也能一睹菩薩聖像,進而禮拜供養,該是多麼殊勝!於是便私自攜走菩薩像,直奔下山。
  回日本的途中,船經普陀山時,突然浪濤洶湧,海中生出一朵朵的鐵蓮花,阻隔了去路。慧鍔見狀,即在聖像前禮拜懺悔,頓時風平浪靜,船駛近普陀山觀音洞時,安然靠岸,不再前進。慧鍔即上岸,在島上建了一座寺院供奉觀世音菩薩,島上居民稱此寺院為「不肯去觀音院」,此即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之由來。


* ENGLISH INFO- “33”Transformation of Guanyin 
Putuoshan - Bodhisattva Avalokitesvara  
4 Lifford Road, Bathany, City of Kawartha Lakes, Ontario, L0A 1A0,Canada
*湛山住持*
 [惟航法师] 赠送加拿大湛山精舍【觀音畫像】
惟航法師一行抵達多倫多弘法

四大菩薩

 
——————————————————————
十·方·法·界·之·境
~~~~~~~~~~~~
 
^  _ ^ _  ^


開經偈的啟示:— 〉〉〉。。。 — 〉〉〉。。。  武则天
 

佛經選讀:妙法蓮華經簡介
鳩摩羅什所譯《法華經》,在中國漢地流傳甚廣。
《妙法蓮華經》是佛教經典, 詳稱為妙法蓮華經, 簡稱《法華經》。
法華經、楞嚴經與華嚴經並稱經中之王。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
^ ^ ^ ^ ^ ^
 


***
(录影
聞聲救難、度一切苦厄 

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
普門品, 為觀世音菩薩說普門圓通之德。
示現三十三身普使一切眾生圓通於佛道。
法華科註八:「普門即圓通之門也.」
嘉祥法華義疏十二:
「普門者, 普以周普為義, 門覺開通無滯之名,
能通道令物悟入, 故稱門.」
* * *
      
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聲聞身﹔四、梵王身﹔五、帝釋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將軍身﹔九、毗沙門天身﹔十、小王身﹔十一、長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羅門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身﹔十七、優婆塞身﹔十八、優婆夷身﹔十九、長者婦女身﹔二十、居士婦女身﹔二十一、宰官婦女身﹔二十二、婆羅門婦女身﹔二十三、童男身﹔二十四、童女身﹔二十五、天身﹔二十六、龍身﹔二十七、夜叉身﹔二十八、乾闥婆身﹔二十九、阿修羅身﹔三十、迦樓羅身﹔三十一、緊那羅身﹔三十二、摩侯羅伽身﹔三十三、執金剛神身。
***
文珠法师-普门品讲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 ,Avalokiteśvara);
又譯為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
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观音殿·
  
二零一零· 阿弥陀佛聖诞·念佛法会七永日
每周日共修、以及每年弥陀佛圣诞法会道场
                                                                                                                                        
   湛山 【慈恩禪院】   新道场開光法會
                                             2009年11月21日
* 炉香赞。。。爐香熱。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大雄宝殿》

娑婆三聖
    此三位佛菩薩是在我們身與我們世間最有緣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故知,觀世音菩薩與此方世界眾生特別有緣,也因如此,殿堂之中常見與地藏王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之左右脅侍,合稱娑婆三聖。
 又,觀世音菩薩亦與大勢至菩薩並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輔佐阿彌陀佛教化眾生,合稱為「西方三聖」。為了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觀世音菩薩現手持金剛蓮華的形象,其頭頂所立的化佛,一般則認為是阿彌陀佛。《悲華經》記載,將來阿彌陀佛入涅槃以後,觀世音菩薩將遞補佛位,名為「一切光明功德王如來」,其所化之土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比現在的極樂世界,更加殊妙莊嚴。
 
《佛教》傳統認為「佛」有十個稱號: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有時分別作無上士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陀還具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種大樂、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
圓滿成就的佛陀,具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達到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境界,一切佛都有十種稱號:世尊、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1》「如來」(Tathāgata)則是對佛的總稱,《金剛經》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除了「如來」之外,其它九個名號就代表了佛陀的九種德行.
2 應供(Arahant
應供又譯做阿羅漢,意為「殺賊」,『賊』是指煩惱,也就是「斷除了貪、嗔、痴一切煩惱」。阿羅漢遠離了一切煩惱(遠離),自輪迴中解脫出來,不再輪迴流轉(破輻),因此,他值得被人供養(應供)。此外,阿羅漢永不再造惡,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無惡密)。
殺盡一切煩惱賊(殺賊) |  最勝人天應供養(應供) |  破了輪迴之車輻(破輻)|  遠離一切諸煩惱(遠離) |  無有秘密可行惡(無密惡)
3正等正覺(Sammāsambuddho
又譯做正遍知,由於佛陀是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已的努力,最後領悟了四聖諦,因此被稱為正等正覺。佛陀因多年的修行,累積了足夠的波羅密,最終達到「應知的已知,應修的已修,應斷的已斷」,所以說他是知智圓滿的。
4明行足Vijjācaraṇasampanno
佛陀具足「明」,即一切智慧圓滿;具足「行」,即大慈悲圓滿。因此,他知道什麼對眾生有益,什麼對眾生無益,並以此引導眾生走向滅苦之道。
5 善逝(Sugato
佛教相信,佛陀擁有圓滿、毫無污點的行為(正行),也具備正確的言語方式(正語),並滅盡一切煩惱,不再處於生死流轉,因此稱佛陀為善逝。
6 世間解(Lokavidū)
佛陀向眾生解釋了「世間、世間的起因、世間的滅盡以及達到世間滅盡的方法」,這一切都存在於人們的身心之中,人們可以通過修行,以自己的身軀去了解它。由於佛陀對此有徹底的了解,因此被稱為「世間解」。這裡的世間是指和身心五蘊相關的四聖諦。
7 無上調御丈夫(Anuttaro purisadammasārathi
佛教相信,佛陀具有透徹眾生性格、習性的能力,因而知道什麼修行方式最適合他們。在佛陀四十五年的教化里,成功教導了許許多多個性、學習能力都不同的眾生,使他們都證得解脫。因此,佛陀被稱為「無上調御丈夫」。
8 天人師又譯作人天導師。佛教相信,佛陀不止是人類的導師,也是天人的導師。在佛教經典常常可以見到有關天人向佛陀請益的描述。
9 佛(Buddho 佛即「覺者」,也就是了悟真理(聖諦)之人,此外,佛也能教導其他人覺悟。
10 世尊(Bhagavā)
佛教認為,在這世上,佛陀是最殊勝、最無上、最值得受人尊敬的老師,因此,他被稱為世尊,也就是「世人所敬仰的」

The Buddha Speaks of Amitābha Sūtra

Niệm Phật A-DI-ĐÀ

佛說阿彌陀經
                                                                                                



  
     陀讚      
                                                                                   
   * 【西方三聖】 *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南無觀世音菩薩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嚴經》自始至終,菩薩說法;佛不說法,佛是自性,
自性那有說的?自性沒有說的,從體啟用就有說了,所以都是菩薩說法。。。
{淨空法師講座}
兩尊菩薩是代表作用裡面的兩大類:一類是智慧,一類是行持;「智行合一」,智行的圓滿就是佛。所以念佛的人,供西方三聖,阿彌陀佛代表自性,自性是無量。所以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要翻成中國的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是「無量覺」。兩位菩薩他所代表的:「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慈悲,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關懷、愛護、無條件的幫助一切大眾,可是關懷、愛護、幫助大眾,要有理智,不能用感情,用感情就錯了!所以大勢至菩薩代表理智;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關懷、愛護、無條件幫助大眾裡頭要有理性,不是感情用事的,我們供這三尊佛像,你每天早晚看,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處世待人接物,是不是遵守這個原則?所以佛菩薩形相,時時刻刻提省自己,是這個用意,教育的用意,教學的用意,現在把他當神去拜,這糟透了!這錯誤了!
湛山慈恩禅院三聖
煩惱、有妄想的時候,就立刻讀經念佛,藉由佛號的加持,讓我們能漸漸控制自己的心。 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念佛的秘訣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心裏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外,什麼都沒有,即都攝六根;老實念佛,一個妄念也沒有,六根就都攝,此念就是「淨念」。念佛是要掃除我們心中的雜念,以及我執、欲念的心態,念佛就是要念得使凡夫心轉為超凡入聖心。每晚臨睡前就觀想自己要往生了,天天做觀,到了真有一天,西方聖眾來接引時,就會心生歡喜,自然就不會對生死有畏懼感。
-----海濤法師弘法講義23
                                                                                                                                                  
每天早課所念的楞嚴咒前偈—
「光中湧出千葉寶蓮 |  有化如來坐寶華中」....

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 彼 國 土。
 。o\0/o  。
  。
念佛即念覺

佛者,覺也。念佛即念覺;念念佛,念念覺。
念佛而不覺,表念佛未有功夫。

覺甚麼?  覺惡,止惡; 覺善,修善;
覺諂曲,止諂曲,起正直心; 
覺嫉忌,止嫉忌,起隨喜心。
所以說念佛而不覺--
不覺是非人我一串串、
不覺嫉忌心起伏不停、
不覺憍慢心高漲、
不覺貪心不止、
不覺瞋火炎炎-- 
實是念佛的功夫未得力。
如何能念念佛、念念覺?
六祖菩薩說的「常懷慚愧心,與道相應」,
是念佛者的座右銘。 

   西方發願文               * * * 西方聖眾接引图



念佛臨终見宝台, 宝幡宝盖满空排 
弥陀势至观音等, 合掌相随归去来
文珠法師生於公元1930年,俗姓詹,原藉中國廣東省吳川縣湛江市人,1932年因病危,被慈母送給福壽山住持釋遠慎上人撫養.以自小在佛門長大,親近善知識的因緣,故童年已啟發道心,依止福壽山第二代住持德周師傅出家,法名常普.1947年受具足戒后,即隨佛教耆德海仁老法師前往香港,學習天台教觀,又進入正心佛學院親近敏智老和尚研究法相唯識﹔畢業后更進入香港中文大學,香港葛亮洪師范學院,及日本東京佛教大正大學研究院深造,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尼眾接受社會高等教育的先河.
     文珠尼師于1972年前往美加弘法,1973年在美國羅省創辦美西佛教會,成立羅省開埠以來第一間中國佛教道場. 雖然,法師今已進入古稀之年﹔但對於弘法事業,不敢稍懈,敬業精神,猶不減當年.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侣
                                                                                                                                                         

  對於中國人而言,不論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習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內。相對地,中國的佛教,也不全同於印度或其他國家的佛教﹔因為佛教到了中國之后,經過近兩千年的發揚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所以中國佛教,是外來的文化,也是中國自身的文化。可是,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
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造,禍由心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惡是羅剎,心是一切罪福種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諸惡,常修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願,佛說是人,不久成佛.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法鼓山 • 观音聖像

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

觀世音菩薩 聖嚴師父著
  「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
觀世音菩薩普濟一切有情眾生,如母親般親切慈愛的形象,成為民間最親近的菩薩。
聖嚴法師說:「我自己,是修觀音法門的;方式很簡單,僅只是念觀音、拜觀音,心中恆常有觀音。也依此,勸大家一起念觀音、拜觀音,常於心中見觀音。我如此一個普通的凡夫,只能以自己修行的法門,勸導大眾共同發心修持觀世音
菩薩的法門,自利利他。經由自己,觀世音菩薩悲智的力量--他的梵音、海潮音也從此傳播、弘揚出去;那麼,就某一方面說,自己也代表了觀世音菩薩;肯以此發心修持,實踐觀世音菩薩精神的每一個人,也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了。」

。。。

 

Chan Master Sheng Yen
Sentient beings are interrelated in every way. We live in the same world, breathe the same air, eat and drink together, live and die together. Why, then, do we find it so difficult to experience compassion for each other, for all sentient beings?


共勉语
一、圓滿菩提道 二、緣起性空 三、六度四攝四、六波羅蜜

PARAMITA-6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修証得六菠蘿蜜?]佛言:

1若有眾生,能舍酒肉不食, 能舍財物不貪,能舍恩愛不戀,能舍諸惡,不作,能舍人我,不爭,名得 第一布施菠蘿蜜2、復有眾生,能持佛戒,能習佛儀。能降六賊,能斷邪非 名得第二持戒菠蘿蜜3、復有眾生,能受人虧,能忍人罵,非來正對,逆 來順受,都無怨恨,反加度脫,名得第三忍辱菠蘿蜜4、復有眾生,能學如來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書面解說,未通務通,未証務証,名得第四精進菠蘿蜜5、復有眾生,能斷殊緣,能止妄念,能除昏暗,能習禪定,定力如山,魔擾不亂,名得第五禪定菠蘿蜜6、復有眾生,能破無明,能空諸相, 能通理法,能決是非,言言的當,字字無差,名得第六般若菠蘿蜜若人能具六菠蘿蜜者,名出生死,名到彼岸,名超三界,名登十地,成佛之數也。〉
修[八正道] 得《戒定慧》


十種後悔
有一學僧前去請教雲居道膺禪師,他問說:
 “弟子每做一事,事後總不勝懊悔,請問老師,有什麼方法能讓我不懊悔呢?
雲居禪師道: “你且先聽我的十後悔:
一、逢師不學·去後悔二、遇賢不交·別後悔
三、事親不孝·喪後悔﹔四、對主不忠·退後悔
五、見義不為·過後悔﹔六、見危不救·陷後悔
七、有財不施·失後悔八、愛國不貞·亡後悔
九、因果不信·報後悔十、佛道不修·死後悔。 
這以上十種後悔,你是哪種後悔?”學僧摸摸頭腦,無可奈何地說道:“老師!看起來這些後悔,都是我的毛病!”
雲居禪師道:“你知道既是毛病,就要火速治療呀!”
學僧問道:“我就是因為不懂得治療,所以懇請老師慈悲開示!”
雲居禪師開示道:“你只要把十後悔中的‘不’字改為

‘要’字就可以了,即是:
 [逢師要學] - [遇賢要交] - [事親要孝] -
[對主要忠] - [見義要為] - [見危要救] -
[得財要施] - [愛國要貞] - [因果要信] -  
 
                                                    『佛道要修』。
《這一字的『藥』,你好好服用!》
***
人的惡習,往往《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掉淚》;
《假如能慎於始,就不會事後懊悔了》。

〉〉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眾生總是果報現前時,才會後悔;      
如能夠事先予以肯定,即不後悔了。
|| 對好事, 太多的否定, 當然就會後悔;

假如對好事肯定, 對壞事否定, 那就不會後悔了.||
&

·  ·  · 

——印光大師題峨眉山金頂華藏寺

BODHISATTVA Avalokitesvara (Bankok THAILAND)
PHỔ ĐÀ SƠN QUÁN ÂM TỰ VŨNG TÀU - VIỆT NAM
越南·頭顿海岸·普陀山·觀音寺
观世音菩薩宏誓十二愿 ~ 大叢林·三宝山(Montreal, Canada)
佛教主要節日
彌勒菩薩聖誕(正月初一日), 釋迦牟尼出家(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涅盤(二月十五日),觀音菩薩聖誕(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聖誕(二月二十一日),文殊菩薩聖誕(四月初四日),
釋迦牟尼聖誕(四月初八日)-又名浴佛節和佛誕節,
藥王菩薩聖誕(四月二十八日),伽藍菩薩聖誕(五月十二日),
韋馱菩薩聖誕(六月初三日),觀音菩薩成道(六月十九日),
大勢至菩薩聖誕(七月十三日),佛歡喜日(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
地藏王菩薩聖誕(七月三十日),音菩薩出家(九月十九日),
藥師佛聖誕(九月三十日),阿彌陀佛聖誕(十一月十七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又名臘八節,或佛成道節。
 |集錦特輯|  修学 。。〉〉。。 | 高僧大德 |金言訓
〉供诸位品嚐 素食。。〉

……………………………………………………
{ 美華善信 | 旅訪湛山 | 秋節恰臨 | 品嚐素餅 | 讚嘆加國湛山
 《啟建佛教名山 、海外發揚光大》致函感激甚深!
。。。每年中秋節] 品嚐 湛山素月餅 
  
【合掌】又作合十 
 
一身復現剎塵身 · 一一遍禮剎塵佛


背塵合覺接佛足·生佛交徹本一如;

會面一笑眾苦除·心開盡納如來福。

o0o  。
拜佛有很深的道理 。。。。。。(淨空法師開示)

.  ()  .
.o0o.
图示 与  影片

【雙掌合十】禮佛時我們為什麼要雙掌合十?

我們在禮佛或者拜見僧人的時候都會虔誠靜心的雙掌合十深深鞠躬,
我們都知道鞠躬是一種禮儀,那麼為什麼要雙掌合十呢?

•佛教中十指表十法界,左右手表空、有,合在一起表空有不二、萬法歸一。
合掌還表掌合於心、心合於道!阿彌陀佛!. . .

•《日用規范》介紹合掌之法:
“合掌,手指不得參差,須當胸,高低得所。”
《永平清規》謂:“合掌,指頭當對鼻端。
頭低,指頭低﹔頭直,指頭直。”

•又有一種合指而不合掌的方式,稱為“蓮花合掌”。
隋•智顗《觀音義疏》解釋合掌的意義:
“外國合掌為敬。手本二邊,今合為一,
表不敢散誕,真至一心。”

•今亦泛指虔敬。如冰心《寄小讀者》十五:
“我無有言說,我隻合掌贊美你們的純潔與偉大。”

•在俗語中,合掌的用法較多。
如明•陳汝元《金蓮記•媒合》:
“應難量,浮萍蹤跡多漂蕩,何時合掌。”
此指相會,會合。

•又如清•李漁《憐香伴•倩媒》:
“這話說來有些合掌。”此指符合,相符。
此外,舊時詩文對偶詞句意義類同、相近,謂之“犯合掌”。

•如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指出:
“耿偉《贈田家翁詩》:
‘蠶屋朝寒閉,田家晝雨閑。’此寫出村居景象。
但上句拙,‘朝’、‘晝’二字合掌。”
.  。0  。.

花開花落不由己,緣生緣滅自有時﹔緣起性空,就是般若智慧。
~。~。~。~。~。~。~。~。~。~。~。~。
當我說是佛教徒·並非自炫智慧足,
煩惱無盡誓願斷·唯祈佛陀垂加護;
往昔所造惡業重·從今佛前悉懺除;
當我說是佛教徒·並非避世入虛無,
世間處處皆道場·生活即是修行路;
當我說是佛教徒·並非從此行坦途,
佛法相伴信根具·增上善緣得相助;
當我說是佛教徒·不盡感恩皈依處,
生而為人聞佛法·至心受持無上福;
當我說是佛教徒·置於正見心安住,
佛道無上誓願成·七倒八起自喜足。
“ 懺·悔·的·意·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 發菩提心菩薩從因地發願行菩薩道,依教奉行,永不退悔,世世生生,乃至盡未來際持三皈、五戒,行十善、六度為己任,為法忘軀,就是如此點點滴滴填滿菩薩行的願海。
* 行菩薩道:「人乘佛教」以人為之根本,啟發人類自覺,在人間建立人品,在人間建立道德,在人間以人度人,讓人類在人間就可以證菩薩,行菩薩道,謂之人乘。
* 精進修持 · 如救頭然
在生死苦海中,哀祈阿彌陀佛的濟度。這是淨宗祖師們的心態,亦是現代淨業行人成辦往生大事的必要前提。 


* 六度總修?六度總休(六度都完蛋了!)


毛毛蟲是怎麼變成蝴蝶的?
  是誰幫它化妝?
  是誰教它飛行?
  為什麼它能由一隻長得又醜、走路又慢的毛毛蟲,
  變成一隻又美又會飛的蝴蝶?
  毛毛蟲既能變蝴蝶,
  癌細胞也可變快樂佛細胞。
  凡夫也能變成佛!
蛻變,需要蘊釀多少的能量,
才能促成這一翻身之舉?
蛻變,像毛毛蟲變蛹化蝶的過程,
不經一番功夫,豈會變成美麗的蝴蝶?
改變,需要累積多大的勇氣?
@ @ @
蝴蝶”!
·· ·· ·· ·· ·〉道證法師事蹟與往生紀實

父母恩影片

                                                                        
念經迴向功 。。。淨空法師談 (录影片)
(from Awakening of the Faith Treatise) 
但愿佛光普照遍十方法界